超越國界——戰爭語境下《立報‧言林》的「內在抵制」與《紅翼東飛》的翻譯 (Beyond Boundaries: Resistance Strategy of Lih Pao's Supplement an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Red Planes Fly East in the Context of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Refereed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nd published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Full Text

Other information
Abstract葉靈鳳於1939年1月接任原由茅盾主編的香港《立報》副刊〈言林〉,並聲稱〈言林〉將繼承茅盾經營抗戰文藝「這一份光榮的傳統」。〈言林〉的編輯和出版,一方面受到英國殖民政府的政治審查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的強權威迫;另一方面亦面對當時香港文藝界「抗戰文藝」以及親日立場的「和平文藝」兩種勢力的對壘爭持。葉靈鳳在香港淪陷以前,通過〈言林〉在多重政治話語矛盾交疊的情況下發表以戰爭為題的小說翻譯,首篇即是蘇聯共產主義作家巴甫連科的《紅翼東飛》(Petr Pavlenko, Red Planes Fly East, 1937)。小說以一次大戰後協約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為背景,描述紅軍反抗日本軍閥入侵海參崴的戰事。衛國戰爭的主題,不僅切合當時中國抗戰的現實處境,其中鮮明的反日情緒以及蘇聯、中國、朝鮮以至日本反軍國主義的民眾合作所表現「超越國界」的反戰立場,都回應著文學翻譯生產的時代背景。葉靈鳳強調《紅翼東飛》是一部「滲合史料和想像的小說」,甚至認為作者有關蘇軍在遠東戰爭得到中國民眾協助的想像,「已經由我們加以實現,而且超越了他理想國的範圍」。本文將《紅翼東飛》的中文翻譯重置於中日戰爭的歷史脈絡,探討小說對軍國主義的批判以及國際主義思想的宣揚,如何回應中日戰爭下香港複雜的政治處境?譯者又如何籍此表達個人對戰爭的思考?此外,本文將重新審視葉靈鳳主編的《立報》副刊〈言林〉如何有效借助西方文學資源,在殖民地不同政治勢力交鋒之下進行抗戰文藝「內在抵制」的策略。
All Author(s) ListKWONG Ho Yee Connie
Name of Conference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中國文學國際研討會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Start Date of Conference10/11/2018
End Date of Conference11/11/2018
Place of ConferenceHong Kong
Country/Region of ConferenceHong Kong
Proceedings Title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中國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Year2018
Month11
Publisher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Centre for Greater China Studies, Hang Seng University
Place of PublicationHong Kong
LanguagesChinese-Traditional
Keywords葉靈鳳, 香港《立報‧言林》, 《紅翼東飛》, 抗戰文藝, 超越國界

Last updated on 2020-30-06 at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