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望江南淨土詞》及相關問題
Refereed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nd published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Full Text

Other information
Abstract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趙孟頫行書《望江南淨土詞》卷,關於其真偽問題,學界向來有不同意見。由清代至民國,曾著錄趙氏《望江南淨土詞》的文獻,包括高士奇(1644-1703)《江村銷夏錄》卷三、顧復《平生壯觀》卷四、吳升《大觀錄》卷八、吳榮光(1773-1843)《辛丑銷夏記》卷三、孔廣陶(1832-1890)《嶽雪樓書畫記》卷三及裴景福(1854-1924)《壯陶閣書畫錄》卷六等。以著錄與現存墨蹟卷比較,墨蹟卷後有文嘉、李宗昉、吳榮光、程恩澤、陳其錕及盧福普的題跋,然而據《壯陶閣書畫錄》,在盧氏之後當尚有孔廣鏞、孔廣陶、費念慈、吳永、胡璧城等題跋。除了關於趙氏書風的討論外,墨蹟卷與著錄之間確實存在差異,箇中原因仍有待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館墨蹟卷為吾人了解清中後期至民國的廣東收藏界提供了重要訊息。除上述吳榮光、孔廣鏞及廣陶之外,墨蹟卷上鈐有伍元蕙、潘佩裳(潘正煒後人)的鑒藏印。另外,清代中後期廣東收藏家頗注意趙孟頫的書畫,例如吳榮光《辛丑銷夏記》卷三便載有十六件趙氏作品,他集刻的《筠清館法帖》,卷二有趙氏補書王羲之《漢時帖》及卷五刻入趙書《行書洛神賦》。而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趙孟頫《十札》,有伍元蕙、潘佩裳鈐印外,亦有廣東鑒藏家潘仕成(1804-約1873)、羅天池(1805-1866)的印章,如“德畬審定”、“六湖書畫之章”等。文物館藏墨蹟卷在趙氏書畫備受珍重的特定時空中出現,實有其歷史意義。與此同時,裴景福曾於廣東任官,根據《壯陶閣書畫錄》所記,裴氏的鑒藏印不少出自吳昌碩(1844-1927),包括“雲鶴游天,龍跳天門”二印,此二印鈐於文物館墨蹟卷卷末。由此可見,墨蹟卷即使有爭議,其上保留的民國篆刻史及相關交遊圈的資料,不能因此而被抹煞。希望藉著是次研究,探索一件書畫在真偽以外的史料價值。
All Author(s) List何碧琪
Name of Conference趙孟頫書畫再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Start Date of Conference15/06/2018
End Date of Conference17/06/2018
Place of ConferenceHangzhou
Country/Region of ConferenceChina
Proceedings Title趙孟頫再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Year2020
Publisher上海書畫出版社
Place of Publication上海
ISBN9787547921838
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

Last updated on 2024-23-04 at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