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之象:十八世紀廣東琺瑯與外銷瓷的八方錦紋
Publication in refereed journal
Other information
Abstract十八世紀初,廣東琺瑯此種在銅胎上以琺瑯料繪畫紋飾的手工藝品開始在中國廣州生產並暢銷海外。由於它的裝飾跟當時景德鎮、廣東生產的外銷瓷十分相似,因此兩者的生產關係一直備受學界關注。本文以十八世紀上半葉流行於廣東琺瑯和外銷瓷上的「八方錦紋」為中心,透過比較兩種材質的紋飾使用、圖像差異和裝飾組合以探討它們的發展關係,並透過縱觀八方錦紋在各種材質上的發展,嘗試勾勒清初多種物質文化潮流如何交互作用,並對新興工藝品的面貌產生影響。本文將提出,八方錦紋在廣東琺瑯和琺瑯彩瓷上出現,是對康熙朝景德鎮生產的五彩瓷的模仿,此紋源於明代宋式錦中的「天華錦」,隨著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全國上下對宋式錦的喜愛,使得它短暫地成為風行南北的紋樣,亦促使此時
期的廣東琺瑯和外銷瓷大量採用。
期的廣東琺瑯和外銷瓷大量採用。
All Author(s) List尹翠琪
Journal name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 = Taida Journal of Art History
Year2020
Month3
Issue Number48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所
Place of Publication臺北
Pages159 - 240
ISSN1023-2095
LanguagesChinese-Traditional
Keywords八方錦紋、廣東琺瑯、宋錦、琺瑯、康熙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