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江北的漕政與漕亂
Publication in refereed journal
Other information
Abstract江北的漕糧徵收在18-19世紀經歷了兩次改變,首先是本色到折銀,然後是從折銀到折錢。在漕糧以本色繳納的年代,民戶對縣衙門的不滿主要來自多收米穀和改折金錢,這些不滿導致的地方官民衝突,稱為「漕亂」。但當漕糧由本色改為折色繳納後,並不意味著漕亂終止。從阜寧縣的例子可以看到,江北折漕之後,漕亂仍有發生,只是民戶改以災荒作為抗漕的理由。本文以阜寧縣為例,分析了清末江北地區的收漕情形,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在運河失效後,知縣在稅收事情上遭遇的困難。
All Author(s) List張瑞威
Journal name區域史研究 = Regional Studies
Year2020
Publishe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Place of Publication北京
Pages68 - 87
LanguagesChinese-Simplified